“解放军同志,辛苦了!”6日一早,一辆满载救援物资的货车从桥上驶过,驾驶员李乐挥着手,向值守在桥头的排长芮承财说道。
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,您注意安全。”芮承财已经记不清这是今天第几次说出这句话,他年轻而黝黑的面庞上流露着自豪:“几乎每台过往的车辆都会向我们致谢。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。
在暴雨侵袭后的北京市房山区,浑黄的拒马河恣意横流。
40多米长的墨绿色钢桥,正如一条巨臂,横跨在距河面10多米高的空中,将拒马河两岸连通起来。
原本横跨在这里的,是房山区十渡镇、张坊镇等人口密集乡镇间的重要通道,涞宝路四渡桥。
汛情发生后,四渡桥断裂散落在拒马河下游,通往山区各村镇的“生命通道”被切断。
时间就是生命!
芮承财所在的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“抢险救援模范营”接到命令:以最快的速度打通这座“生命桥”。
8月3日17时许,连长李亚霖带领8台专业架桥车辆,经过数小时急行军,抵达指定点位。
17时20分,李亚霖和战友们开始架桥!
操作手李赛目不转睛注视着架桥车。天气闷热,汗滴流进他的眼角。他顾不上擦汗,双手紧握控制盒。
起吊、推送、连接,一节节钢梁被精准拼接,一点点向对岸延伸。
在场的群众不会知道,为了以最快速度抢通桥梁,战斗早在十几个小时前就已打响。
当天凌晨2点,刚刚受领任务的李亚霖徒步5公里,踏着淤泥到架桥点位勘察。天一亮,他又带领操作骨干携带专业测量器材,将桥梁断裂长度、两岸高差、架设点面积等参数测了个遍。架桥方案、注意事项、应对措施,连队官兵早已成竹在胸。
导梁接触对岸,桥断后为保障安全设置的水泥墩成了架桥最后的障碍。对岸的群众见状急忙上来帮忙。
在众人合力下,水泥墩被移走,钢桥稳稳抵达对岸。
30多吨重的架桥车驶上钢桥,进行通载能力测试。
3日19时27分,架桥车安全抵达对岸。钢桥架设成功!
负责下一步救援工作的挖掘机,率先驶过钢桥,向上游各村镇挺进。两岸长龙般的车队,紧张有序地从这座“生命之桥”通过。
关键词: